
在設計英文繪本課程時,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英文童謠或手指謠,我們在小學時期唱了好多童謠,你還記得哪些呢?唱歌(Singing)和韻文(rhyming),除了讓學習變得有趣外,也在孩子早期學習語言時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學習語言從模仿開始
孩子們在吸收新的詞彙時,同時也是學習遵循指令。歌曲和韻謠裡面,有大量重複的詞句,幼兒可以藉由模仿,跟著哼唱,同時也增強學習記憶力。

觀察跟母語不同的發音
一項德國的研究顯示,日本的孩童在幼兒時期,就停止了發出“ r”和“ l”聲,因為日語本身沒有這些發音,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講英文時,遇到r或l尾音的單字,都會有很重的母語腔調。
相對地,台灣學生如果是長大才開始學英文,對於z或th的發音特別辛苦,也是因為中文沒有這些發音,舌頭不適應,大腦也無法理解。
歌曲和韻文將語言分解成更細的音節,讓孩子在早期學習語言時,可以聽到跟母語不同的細小發音,稱為phonological awareness(聲韻覺識),幫助孩子奠定不同語言的發展基礎,未來學習其他外語也就更輕鬆。
肢體和手部協調練習
許多歌曲或手指謠,搭配手指和大肢體動作,讓孩子更活潑地積極參與課程活動,同時也練習肢體模仿能力,以及手指肌肉運用。這對未來坐姿、握筆或翻書也奠定了訓練基礎。

創造美好經驗
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小團體裡,一起唱歌學習,建立團體學習和友誼的概念,而這個概念也增強了歸屬感和聯繫感。如果你曾經在學校參加過合唱團等練習,一定懂得齊聲歌唱的溫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