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national crisis, as bushfires tear through rural communities across the nation. Since September 2019, at least 20 people have died and over 1,500 homes have been destroyed. Another 28 people have been confirmed missing after bushfires tore through busy tourist hubs in eastern Victoria at the turn of the new year. The scale of the threat is immense, and fires continue to burn, with authorities calling for people to evacuate their homes as the country braces for another weekend of catastrophic danger.
隨著叢林大火席捲全國各地,澳大利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自2019年9月以來,至少有20人死亡,超過1500所房屋被摧毀。 新的一年到來,叢林大火撕毀維多利亞東部繁忙的旅遊樞紐,隨後又有28人被確認失踪。威脅的規模巨大,大火繼續燃燒,當局呼籲人們撤離房屋,因為該國正準備度過另一個災難性的週末。
每個禮拜二固定發佈1支音頻,我們用閒聊的方式,重點部分會用中文解釋,一則10~20分鐘的音頻,不用盯著螢幕看,一邊做家事或開車,就可以一邊聽了。
- terrain 地形
- helicopter 直升機
- firebreak 防火線
- firies消防員 (暱稱)
- chopper 直升機
- deliberately 故意地
- ember餘火
- timber 木材
- evacuate 撤離
- obliterate 消滅
- eco system 生態系統
- politics 政治
- external 外部的
- resilient迅速恢復精力的
- extreme cycle 極端循環
維多利亞是往年最容易遭受叢林野火波及的州,因為該地方很多茂盛的叢林,人類甚至無法在裡面行走。
「雨季、乾旱」是澳洲的自然天氣循環,乾旱時期,4到5個月沒有下雨,叢林十分乾旱,澳洲又有非常多的閃電,閃電的火花造成叢林野火,加上強風(約40-50節的風速),加速野火燃燒擴散,而一場野火的範圍長達120公里,相當於將近台灣總長的三分之一。
野火如何發生
身處台灣或許很難想像,澳洲有些乾旱的地區,長達6到7年都沒有下雨,這裡的居民仰賴外部送水,或是利用水塔儲存泉水或地下水。澳洲內陸甚至10幾年都沒下過雨,是片荒蕪的脊地。
歷經史上最嚴重的叢林野火,2020年一月,在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州許多地方總算下起大雨,減輕乾旱和大火的危機。不過降雨卻也造成昆士蘭部分地區淹水,前一刻遭受叢林野火的摧殘,下一刻卻是面臨淹水,如此極端的氣候循環著。
氣球暖化,讓炎熱的地方更炎熱。昆士蘭州位於澳洲東北方,以往應該是下雨的季節,現在卻是叢林野火不斷,而位於東南方的新南威爾斯州以及南方的維多利亞州,乾旱及野火季節通常是從12月開始,今年卻是9月就開始在燃燒。
如何撲滅野火
撲滅野火的方式有2種,一是消防員在地面進行滅火,另一個是直升機從空中滅火。
直升機滅火的方式,是先在水平面利用水管,將水往上引到直升機的儲水槽,直升機再飛到火勢上方,一口氣將水倒下,如此來回好幾趟,一架直升機可以乘載大約8千到9千公升的水量,部分直升機甚至可以乘載到1萬2至1萬5公升。
如果火勢過猛演變成暴風火,或是叢林裡的地形險惡,消防員無法進入,就必須由直升機在空中滅火,今年的大火,因為火勢過猛,太多的煙霧導致無法由直升機從空中滅火。
另一個常見的防火或滅火方式是backburn(逆火),先到火勢還沒擴散的前線,將前面的叢林先燒毀,讓後面的火勢往前蔓延時,沒有東西可以燒,以理論來說,火勢會因此停止。
當野火蔓延到路邊或湖邊時,人們想說可能火勢或許就此停止,然而零星的餘火,或未燃燒殆盡的木材在空中飛舞,飄到湖泊或路面的另一邊,就會導致另一場大火。如果飄到住宅屋頂,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因此消防員除了要滅火以外,還必須控制餘火發生。
然而澳洲的一些政黨主張盡可能的保護樹木,達到減碳目的,殊不知這些樹木卻是潛在造成野火的危機。
野火其實是生態循環的一部份
叢林野火是生態循環的一部分,對於滋養大地發揮很大的作用,土地長出更多的新樹,幫助地球減碳。不過長期乾旱導致樹木枯萎,卻也容易造成叢林野火發生,進而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每到乾旱季節,政黨間就會互相爭論,或指責為何沒有先做到backburn(逆火)把枯萎的樹木先燒掉。
黑色星期五
1939年,澳洲史上最嚴重之一的叢林野火,發生在1月13號星期五的維多利亞州,這場大火奪走71條人命,超過1500個房屋摧毀,燃燒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這場歷史災難被稱為黑色星期五,backburn(逆火)就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所討論出來的方式。當時成立皇家森林委員會,調查並檢討大火發生原因,也從那時候開始,有了居民撤離機制,所以到今天死亡人數可以大幅降低。
在野火發生時,森林局的人會預測火勢,讓附近居民有足夠時間撤離。然而在新南威爾斯州的某些地區,他們進出城鎮只有一條道路,當火勢包圍城鎮時,居民就只能逃到海邊,等待澳洲海軍的救援。
你可以如何幫助
人類可以逃出,動物們就沒這麼幸運了。除了網路社群爭相轉貼的無尾熊,和袋鼠受傷照片以外,還有更多物種,像是行動比較緩慢的爬行類,在這場大火之後,很可能面臨絕種危機。
人們可以藉由捐款幫助野火受災戶或動物救援,澳洲當地有許多慈善機構,只要是合法登記且有註冊地址,他們募得的每一分錢都會由政府控管,確保金錢流向透明。
台灣經過921地震後,台灣的房屋建造必須要遵守地震法規,在澳洲的房屋,雖然有非常多的建造法規,卻唯獨沒有針對叢林野火這樣天然災害,因為森林管理局必須有責任控管火勢,避免波及住宅。
面對乾旱和水災的極端氣候循環,哪一個季節最適合去澳洲旅遊呢?
澳洲最適合旅遊的季節
昆士蘭州和北領地的最佳旅遊季節,是5月到10月,氣候舒適宜人,11月到3月是雨季,或當地人稱作綠色季節。除了下雨,也有非常多的颶風(也就是我們的颱風,因為南北半球不同,風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
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的最佳旅遊季節也是5月到10月,11月就是當地乾旱季節的開始,也是叢林野火容易發生的季節。
而野火都是發生在叢林地區,距離城市或觀光熱們景點很遙遠,到當地旅遊並不會受到影響。
澳洲人很友善,卻也非常保護他們的家園。當你到國家公園旅遊,他們會嚴格警告,禁止隨地丟菸蒂,或是去郊外露營必須要點火時,也必須嚴格遵守當地法規。
燒?或不燒?
為了減碳保護地球,所以盡可能保持叢林數量,然而到了乾旱季節,這些樹木卻是野火的元兇,大量的燃燒反而產生二氧化碳傷害地球。也難怪澳洲的政府官員,對於這項環境議題爭論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