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性購買的原因

台灣的防疫經驗真的可以被模仿嗎

People resort to extremes when they hear conflicting messages
人們在聽到相互矛盾的訊息時,會訴諸極端

Steven Taylor is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of “The Psychology of Pandemics," which takes a historic look at how people behave and respond to pandemics. And compared to past pandemics,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novel coronavirus has been one of widespread panic.
史蒂文·泰勒(Steven Taylor)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著有《大流行病的心理學》一書,這本書對人們如何應對大流行病做出了歷史性的考察。 與過去的大流行相比,全球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已成為普遍的恐慌之一。

The novel corona virus scares people because it’s new, and there’s a lot about it that’s still unknown. When people hear conflicting messages about the risk it poses and how seriously they should prepare for it, they tend to resort to the extreme, Taylor said.
新冠狀病毒使人感到恐懼,因為它是新的,而且關於病毒的很多資訊仍然未知。 泰勒說,當人們聽到有關其帶來的風險,以及他們應如何認真準備的訊息相互矛盾時,他們的反應就傾向於走向極端。

“When people are told something dangerous is coming, but all you need to do is wash your hands, the action doesn’t seem proportionate to the threat," he said. “Special danger needs special precautions.
“他說:“當人們被告知危險即將來臨,但是你所要做的就是洗手,這種行動似乎與威脅不相稱。” “特殊危險需要特殊預防措施。

”Some are reacting to the lack of a clear direction from officials
一些人對官員們缺乏明確指示做出反應

Several countries have already imposed mass quarantines. People buying up toilet paper and other household supplies may be preparing for the same thing in their city, said Baruch Fischhoff, a psychologist and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Public Policy and the Institute for Politics and Strategy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一些國家已經實行了大規模隔離。 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與公共政策系和政治與戰略研究所的心理學家,教授巴魯克·費施霍夫說,人們在城市購買衛生紙和其他生活用品,可能正在為同樣的事情做準備。

“Unless people have seen … official promises that everyone will be taken care of, they are left to guess at the probability of needing the extra toilet paper,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he told CN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no official promises might increase those probabilities.
“他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除非人們看到了……官方承諾會照顧好每個人,人們可能還是會繼續猜測,需要多少的衛生紙。” “少了官方承諾,人們繼續囤貨衛生紙的可能性只會持續增加。”

新聞節錄:https://edition.cnn.com/2020/03/09/health/toilet-paper-shortages-novel-coronavirus-trnd/index.html


  1. vaccine [ˋvæksin] 疫苗
  2. volatile [ˋvɑlət!] 不穩定
  3. martial law 戒嚴
  4. hidden agenda 背後動機
  5. under the table 私底下的交易
  6. spike 上升
  7. malaria 瘧疾

收聽節目

《Let’s chat 一起來閒聊》,是個只有聲音的節目,是Christine (台灣) 和Gavin (澳洲) 一起用雙語錄製的,我們每個裡拜挑選一則有趣的生活新聞來閒聊,重點部分會用中文解釋。
一則音頻30分鐘,你可以利用通勤、運動或做家事的時候收聽。

這一集的主題我們討論了,現在世界各地出現的恐慌購買的新聞。

我們的討論,是引用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史蒂文·泰勒(Steven Taylor)的研究,Steven Taylor本身著有《大流行病的心理學》一書。
當有災難降臨,看到新冠狀病毒的確診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被告知的卻只是要勤洗手,這樣的行動好像跟威脅不相稱,可能也因此出現恐慌購買行為。
除此之外,很多國外的報導稱讚台灣的防疫政策,甚至想遵循「台灣模式」,事實上,國情不同,政府的組織結構也不同。這集的節目討論到,西方國家對於台灣或亞洲國家防疫的看法。
這次一樣邀請南非來的Piero一起跟我們討論,他從南非人的角度,跟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最近大家都很關心新冠狀病毒的新聞,每天一定會追蹤政府新的防疫措施,和確診人數,這個節目提供給你不太一樣的觀點。

以下是文字稿

3:22

“Special danger needs special precautions” 是指特殊危險需要特殊預防措施。而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是打鐵趁熱的意思,Piero認為,世界各地的媒體,趁這機會大肆播報疫情延燒的新聞。


06:57

WHO花了一點時間才宣布「pandemic大流行」

07:50

2009 WHO宣布HINI是pandemic,HINI疫情沒有達到宣布的標準,WHO甚至修改了標準才發布,或許是WHO和研發疫苗的製藥公司之間,under the table私底下的交易。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WHO這麼晚才宣布新冠狀病毒是pandemic。

11:10

恐慌購買,是因為人民對官員們缺乏明確指示,所做出的反應

13:00

槍枝購買

美國很多地方除了搶購衛生紙,也搶購槍支,在買槍之前會先註冊並做背景調查,而註冊數量上升3倍300%,上升spike,是最近新聞很常用到的詞,確診和死亡的病例持續上升spike

15:18

宣布pandemic之後,各國政府有權頒布類似戒嚴martial law的緊急命令,政府的權限變大了,他們擔心背後的動機hidden agenda

17:35

南非的餐廳只能有150人在內用餐,Piero的媽媽在南非要去餐廳用餐,必須等裡面的人出來,才能進去用餐。

18:32

澳洲的也實行人數群聚控管,很多有名的活動也都暫停。

Piero和Gavin都認為這次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政府的防疫措施讓經濟瓦解得更快。

19:21

我說政府得一切措施是要保護人民,但Piero同時還提到,很多國家的選舉因此延緩,萬一他們考慮線上投票,會衍生更多問題,做法讓人感到可疑fishy

20:54

Piero說在南非,他的家人也開始線上學習,但在南非能夠做到線上學習的,只有私立學校,很多家庭連電話都沒有,這樣一來這些學生等於是有3個月的時間被排除在教育體制外。

22:19

Piero覺得最大的擔憂是經濟情況,失業(joblessness)指數一直在上升,Gavin也有提到股票市場低迷不穩定(volatile)

23:28

Gavin提到對抗malaria 瘧疾和HIV的藥,在實驗室裡發現可以清除新冠狀病毒,但這僅只是試管(test tube)裡的試驗,還沒有在人體上實驗

28:16

我問到,歐洲各國對抗流行疾病的經驗比台灣多很多,在這次新冠狀病毒的大流行,為什麼卻遭受這麼大的打擊。

Piero提到這跟台灣近期的SARS經驗有關,所以台灣政府警覺性很高,台灣也是最早隔離病患的國家之一,反觀歐洲各國,對抗疾病的歷史已經太久遠。

Gavin還提到西方的民主主義(democracy),自由主義深植人心,直到非常必要時候,才會採取隔離或禁足的政策。口罩文化也是一個很不同差別,在澳洲,進入銀行或公家機關是不能戴口罩,在路上戴口罩也會引起警察注意,因為只有兩種人會戴口罩,生重病,或是搶劫犯。

南韓可以這麼快控制住疫情,是因為他們的追蹤系統,這些方法在美國是違法的,南韓用臉部辨識系統,可以知道確診病患去過哪些地方,接觸過哪些人,而這些方是在重視隱私的美國文化是行不通的。

台灣和韓國的防疫政策,遊走在是否侵犯隱私的邊緣,對於西方重視自由和隱私的國家來說,儘管他們想要遵循這樣的方式,卻不太可能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