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未來10年的科技發展 │飛行車不再只是科幻片情景

這篇文章來自www.cnet.com美國媒體網站,這個網站發佈全球有關技術、消費電子產品的評論、新聞、文章、播客和影片。

In some ways, the future that so much science fiction promised us is already here. We have genetically altered humans, conversations with computers and robots that run around the woods and do backflips. 
在某些方面,許多科幻小說向我們承諾的未來,其實已經來臨了。我們已經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以及在樹林中奔跑,進行後空翻的機器人,以及和電腦進行對話。

But the decade beginning in 2020 will take us even further toward a world where far-out ideas like hooking brains up to computers — and even immortality — become topics of serious conversation. 
但是從2020年開始的十年,科技將把我們往前推更遠,來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把大腦連結到電腦上,甚至是永生不朽的想法,都將成為嚴肅的討論主題。

Vivek Wadhwa, author of the 2017 book The Driver in the Driverless Car, expects that along the way, several other major advances will be in common use by 2030, including the ever-delayed flying car, medical tricorders, bionic exoskeletons and unlimited clean energy.
21017年《無人駕駛汽車中的駕駛員》一書的作者維維克·瓦德瓦(Vivek Wadhwa)預言2020到2030年這段時間裡,科技將有幾項重大發展,而且會變得普遍,包括飛行汽車,醫療三階儀(medical tricorders),仿生外骨骼衣(bionic exoskeletons)和無限的乾淨能源 。

“Some technologies will take longer to reach the masses than others, but they will be at hand," he said. “The 2020s will be when the incredible promises of technology finally happen."
他說:「某些技術要比其他技術花費更長的時間,但這些發展近在咫尺。」「 2020年代 (2020-2030) 將是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最終實現的時候。」

每個禮拜二固定發佈1支音頻,我們用閒聊的方式,重點部分會用中文解釋,一則10~20分鐘的音頻,不用盯著螢幕看,一邊做家事或開車,就可以一邊聽了。

以下是文字稿

04:55

medical tricorders是個新的字,google上的解釋是指一台可攜式的機器,幫你掃描身體和診斷疾病,這樣的科技似乎可以取代很多醫生了。可以自己先行診斷疾病的想法固然好,但不知道如何解讀數據,看到紅字就緊張,或許會有更多無中生有的擔憂。

06:53

而仿生外骨骼衣(bionic exoskeletons)則很像科幻片裡看到的,穿在身上很像骨骼的服裝,材質可能是金屬做得。

07:14

飛行車是另一個很常討論,卻遲遲沒有結果的科技。但是飛行車如果真要實現,還得先制定空中的交通規則,不過食物外送員可以在空中”騎車”,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點子,他們可以直接飛到5樓敲窗戶送餐。

這個網站預言2020到2030這10年間,有幾項科技會有重大的發展,我們拿出了其中三個來討論。

08:02

服務 (Services)

目前問世的服務科技,包括從餐廳把食物送到你家,把料理包寄給你讓你自己烹調,幫助你冥想,寄衣服給你試穿,幫你找搭乘,和保護你的線上隱私和安全,未來這些服務科技發展會更多。

09:59

而uber算是服務科技的代表,在澳洲墨爾本甚至有uber air,也就是空中共乘服務。

10:52

健康與保健 (Health and wellness)

這是另一個CES網站預言會快速成長的科技,幫助你可以吃得更健康、睡得更好、運動更有效率、監控你的健康。

11:16

我們今年的新年新計畫,就是保持身體健康,而我沒有打算放棄(break)這個計畫,我只是偶爾會休息一下(take a break),哈哈

11:46

健康與保健的科技,而這讓我們想到一部俄羅斯的電視影集 – 殺手管家 ,劇情描述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助理,可以幫你去超市購物,去藥局拿藥,幫你煮飯,並且監控你飲食缺乏的部分。

13:02

但如果我今天進廚房要拿一塊餅乾,卻被機器人檔在門外,我應該會害怕機器人變得具有攻擊性,當然也無法隨心所欲的吃自己想吃的東西。

14:02

至於青少年世代,他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螢幕前,或許可以利用科技幫助他們生活健康,像是有個迷你腳踏車,讓他們邊打電動邊運動之類的,會是不錯的方法。

14:40

隱私權與安全性 (Privacy and security)

很多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們拉起紅旗,儘管科技公司宣稱會在他們的平台,保護客戶的隱私權與安全性,然而

15:32

他們付出的努力卻不成正比。如果有人過世,他的家人是無法取得,這個人在社群網站上的任何資料。

16:4

已經有許多消費者,不滿意自己的數據(user data)被公司濫用,而Apple, Google, Amazon, Facebook, Twitter也都爭相表明,他們會盡力保護使用者的隱私權與安全性。

17:01

如果我們在網路上點選一個廣告連結,接下來幾天會不斷看到類似廣告出現在視窗裡,我們可以比價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今天出現的是經過篩選後,跟你政治理念相同的資訊不斷呈現在你面前,讓你覺得你的觀點跟大部分人的觀點一樣,這其實也是變相的洗腦了。